查看原文
其他

中美同年级语文课本实际对比:我们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育?

2016-12-07 檩子 小花生网

檩子:最近,我们收到了 McGraw Hill 教育出版社寄来的一套6年级美国语文原版课本,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加州语文新版 Reading Wonders;这是McGraw Hill 根据美国最新教育大纲编写的语文教材,美国40%的学校都在使用。


拿到这套书,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:中国语文课本和美国语文课本有什么区别?于是,我们购买了教版现行小学6年级语文课本,做了一次中美同年级语文课本比较。结果发现:无论从课本体量,还是课文题材教学方法来说,中美语文课本都存在很大差异;而差异的背后,反映了两国语文教育目标的不同。


抛砖引玉,希望这次我们基于第一手资料做的观察,能给咱们的老师、家长、语文课本编写者带来一些参考作用。



1中美语文课本,差异在哪里?


我们拿到这两套课本后的第一观感,就是它们的尺寸、厚度不一样  ...


6年级Wonders,厚厚两大本,一本是主教材(Reading/Writing Workshop),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语文课本;一本叫阅读文集 (Literature Anthology),是和课本全面配套的正式阅读材料。主教材有475页,阅读文集有525页,加起来近1000页的学习和阅读量。


一般,老师会先花半周时间用 Workshop 带领孩子学习基础的阅读与写作技能;然后用剩下的半周时间采用 Anthology,带孩子在近20页的长篇文章阅读中使用这个单元学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。


两本书铺开和叠在一起的样子,大家感受下教材 “规模” ... 左边小一些的是主教材,右边是阅读文集。



课本以外,6年级Wonders 还有6本、每本300-400页的大开本教师用书,体量庞大


人教版现行《小学语文6年级教材》分上下两册,加起来350页左右,尺寸比Wonders 主教材小一些。



比较下来,美国6年级语文课本确实比中国6年级语文课本体量大不少。


那么,为什么有这样显著的差别呢?当然,咱们得看书的内容。简单起见,我们仅仅拿6年级Wonders的主教材 (简称:Wonders)和咱们的语文课本(简称:人教版)来做对照。


首先来看看课本的组织结构 ...


打开 Wonders ,我们发现6年级的学习内容被分成了6大主题、30单元(每个主题下有5个单元),基本上是按学年每周1单元的节奏安排学习进度。


这是这本书第一个主题“Changes”的目录 ...



这样的目录有12页,每个主题要占据2页;6大主题分别是:Changes,Time,Accomplishments,Challenges,Discoveries,Taking Action


在目录里,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单元的学习由7个部分组成:词汇、课文、阅读理解策略、阅读理解技巧、文本种类、词汇理解策略、写作。


每个单元的学习结构都是一样的,但类别下具体内容不同


再来看人教版。这是《上册》目录的第1-2页。我们看到,人教版课本也采用了“主题单元”的结构来组织课文,整个学年主要有14组大约80篇课文组成。


课文有必读、略读之分;据说略读部分的课文,老师不会花很多时间讲解,甚至会直接略过。必读课文大概有40篇,数量其实和 Wonders 差不多,但是人教版每篇课文篇幅大约在2-3页左右,而Wonders每篇有14页。



人教版目录里是一篇篇课文的标题,虽然分了组,但没有标明每组课文的主题和每节课的学习要点。


对比两套课本的目录,可以基本看出,美国课本的编排、组织较为严谨,学习要点罗列得较为清晰。


继续往前翻 ... 这次,我先翻开人教版的课本。这是上册第1组的主题开篇;第1组里有4篇课文,主题是“自然”。




对照一下,这是 Wonders 的第一个主题的开篇,这个主题叫 Change,包含5篇课文。



看到这里,忍不住发点观感。这两个主题开篇,多少反应了课本编排的格调差异 ...


Wonders 里,引用了美国诗人和教育家 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 歌颂变化的诗歌《潮起潮落》:The Tide Rises, The Tide Falls, 意境优美,契合主题,还引出整个主题的思考点The Big IdeaHow can changes transform the way people look at the world? (变化如何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)


而人教版的主题开篇,用的是“鸟语花香,山清水秀 ... ” 这样常规的描述,意境似乎少了一些;开篇里除了让孩子注意学习范文修辞和表达方法以外,也没有提出任何思考点。(给课本编写者提个小小建议:中国有那么多歌颂自然的美好诗词,下次能不能找一首替代“鸟语花香”?)


好,继续往下看,打开第一篇课文 ...


人教版第一篇课文,叫《山中访友》,散文,2页多一点。




Wonders 第1个单元的课文,连图带文,4页。



大家注意到课文左上角的 Genre - Realistic Fiction 么(红框里)?Wonders的每篇课文,都会标记这样的文章题材类别。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重要的问题:两国课文的题材差别,好大好大。


来看看Wonders里30篇课文的题材结构,60%属于非虚构类内容


  • Expository - 事实说明文章( 9篇,30%)

  • Realistic Fiction - 现实虚构故事( 4篇,13%)

  • Historial Fiction - 历史虚构故事( 4篇,13%)

  • Narrative nonfiction - 非虚构故事(3篇,10%)

  • Informational and Persuasive Article - 信息和说服型文章(3篇,10%)

  • Poetry - 诗歌(3篇,10%)

  • Biography - 传记(2篇,6.7%)

  • Drama - 戏剧(1篇,3.3%)

  • Myth - 神话(1篇,3.3%)


6年级这本,最吃重的是 Expository,也就是咱们这里通常说的“科普文”;通常我们所看到的知识型的、信息型、说明型的文字,都属于这个范畴。


根据美国最新教纲,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有能力理解复杂的 informational text(信息型文字)。6年级课本里,在体现语文学习点的同时,课文还承载了不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“知识型”内容。6年级以后,语文和学科知识的联系还会更加紧密。


相比之下,中国6年级课本题材要“浪漫”得多,主要由散文、古诗词、故事等虚构类内容构成。我们翻遍了上下两册课本,几乎找不到一篇少有感情色彩或观点灌输、以呈现事实为主的文章。比如,6年级课本里比较接近说明文题材的是这一篇:




其实,很难说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文字,它很抒情,观点陈述多于事实陈述 ... 不得不说,包括这篇课文在内的所有课文,都比较侧重修辞、描述、感叹,“干货”真的很少


相比之下,Wonders 里的 informational text 更像科学论文,比如这篇 The Science of Silk,讲丝绸的起源、历史上人类如何不断改进丝绸制作技术;使用的图片、数据、论述,虽然简单,却比较完整,没有太多的修饰、感叹。因为文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 Expository Text 学习相关的阅读和写作技能、了解一些人类科技文明史、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去思考“How do people benefit from innovation?" 这样的社会人文问题。



这篇文章还用一张地图来体现中国发明了丝绸、然后丝绸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间表 ...



这样的内容,我们一般会放在历史课本里去介绍,但Wonders里这种知识含量比较高的文字比比皆是。


好,我们继续比较课文的其它部分。


两国课文里,都有学“生词”的部分,但学法很不一样


这是人教版第1课的生词盘点 ... 一行列出这8个字,就结束了。相信老师会有很多讲解,但没有在课本上表现出来。



这是Wonders第一课的词汇学习部分 ... 词的数量差不多,但是的确 Wonders 比较具体,每个单词,都有帮助孩子理解词义的配图,有包含关键词的例句,还有思考提问 ...



我们不太清楚两国老师具体是怎样教词汇的。但是仅仅从课本来看,有图有例子地去向孩子说明每个词汇的含义和应用,孩子们会比较容易去学、去记。


的确,和朴素的人教版相比,Wonders在配图、排版上活泼和华丽很多,给孩子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快感。但话说回来,比起人教版上下册13元的亲民定价,Wonders 的制作成本和价格也会高得不是一点点  ...


下面重点来说说两种课本最显著的差别,就是:读完一篇课文,孩子们该学些什么?


我们开始来看两国6年级课本的第一课。先来看人教版里孩子读完课文后做什么,这是《山中访友》后的学习要点,不到1页篇幅



这里的关键词是:朗诵、背诵、抄写、感情 ... 这篇课文,以及几乎所有其它课文,后面的学习要求差不多都是这样的:


1、有感情地朗读,背诵,甚至默写课文

2、让学生体会课文里的“深刻内容”、“丰富感情”、“人生启示”

3、分析文章哪些描写方法用得好;抄写美词美句

4、往往是给一个比较开放的主题或方向,要求孩子练习口头或笔头作文


总之,对范文读得细致一些,要体会作者的感情,注意修辞;至少在课本上,这节课就算结束了。


再来看看 Wonders 里孩子读完课文后学什么;每篇课文后都有6页的指导 ...


第1页,教孩子学习一项阅读理解策略(Comprehension Strategy);这里,结合课文(text evidence)要学的阅读策略是 visualize(将文字内容视觉化)。




第2页,教孩子学习一项阅读理解技巧(Comprehension Skill);这里,用Graphic Organizer 结合课文分析出一个故事的主要元素:人物、场景、情节 ...




第3页,学习和课文有关的题材或文体知识(Genre)。这里,学的是什么叫 Realistic Fiction,让孩子从课文里找到能说明这是一篇 Realistic Fiction 的文字证据(text evidence)



第4页,学习一项词汇理解策略(vocabulary Strategy),这里学的一项技巧是 Sentence Clues,阅读的时候如果遇到不认识的词,如何从句子上下文推测出这个单词的含义。



第5、6页是写作技能学习(writing trait),在编写上体现了“会读、才会写”的作文学习思路。


首先是作为读者(Readers to),孩子们应该注意到课文里使用的一项写作方法或技巧。这篇讲的是如何为文章开头(Strong Openings)。




然后,让孩子从 Writers 角度出发,看看一篇练习 Strong Openings 的小作文,看看原文是怎样的,做了什么修改,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修改 ...




每个单元下,都是这样的一套训练,训练种类是一样的,具体内容不一样。所以,6年级Wonders,通过30个单元的课文,教孩子学习了大约30项具体的阅读理解策略30项具体的阅读理解技能30个关于题材和文体的知识30个词汇理解策略30种写作方法或技巧。这就构成了他们的6年级语文学习体系。


这种以“阅读理解和写作表达”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体系,是两国课本的根本差别。相信中国老师会在课堂上教孩子一些阅读理解技巧,但是不是有一套体系和方法,就不太清楚了。一位北京特级教师曾经说我们欠学生真正的阅读课,也谈到了这个问题。


再看写作,就写作训练本身来说,人教版6年级课本里也有不少写作训练,一般一组4篇课文后会出现一个口语交际 -习作练习




或者这样的,完全让孩子自由表达 ...




可以看出,两国课本在写作教学上的思路是完全不一样的


美国人讲究方法论,把写作当做一个普通人通过一定训练可以完成的事情;学习写作,是有结构、体系的。


而中国课本好像更鼓励孩子成为一个“多情善感”的文艺少年。作文,更多强调的是美的感叹,情感的表达(到高年级后也许是符合高考应试的表达)。


这里,还是要“代表”一下童年时代深受作文困扰的大小儿童们发一句牢骚。


其实,我们的生活需要浪漫、想象,让孩子学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,本身也没错,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:


1、这个年龄的孩子们,尤其是男孩子,很难这么“多愁善感”,多数只能“为赋新词强说愁”;


2、没有方法论的指导,技能的训练,大多数孩子还是无法面对作文这件事儿,觉得没话说,有话也不知道从何说起,很头疼,头疼到老 ...


所以,也许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美国人在写作上的“实用主义”,多教孩子一些具体的方法,少逼着他们对着一株草,一朵花发表感想。


说到这里,这里要特别请大家注意到两国语文课本里,课文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。


在美国课本里,课文的选择,固然有意识形态和人文方面的考虑,但更重要的是用课文来引出相关的语文学习点。可以说,学课文本身不是目标,真正的目标是通过课文一步步练习阅读理解和写作技能。所以,在所有的课后分析、练习里,我们完全没有看到让孩子去背诵这类的要求。


而中国课本里,可以说,课文本身就是学习内容、学习目的


直接来讲,这些课文被称为“范文”。范文是“神圣不可侵犯的”,你只能认为它的思想是深刻的,内容是高尚的,表现手法是完美的,信息是准确的;甚至连你读了这样一篇“范文”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,都是别人规定好的。你只能去背诵、去模仿、不能去质疑 ...


比如,看看下面红笔划出的部分,你会发现,往往读一篇课文,结论已经预设了(比如这句话就是含义深刻的,这段文字就是感人的,这种写法就是好的 ... ),孩子们要做的就是基于这些结论回答为什么,而不是对结论本身提出疑问、进行讨论。




其实,再伟大的经典,孩子也是有权利不喜欢、不认同的呀!而通过阅读理解训练、写作训练,孩子们学会用分析和思辨去理解课文的内涵,不更好么?


我个人感觉,我们语文课本的一个根本问题,就是这种“不可置疑”的范文学习模式,基本上毁了无数孩子的思考力、想象力。



2中美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



说到这里,你也看累了吧,咱们也该收尾了。其实,两套课本里内容都很多;今天,我们主要比较了三方面的差别:课本体量、课文题材、教学方法;还有不少细节,以后找机会再说。


翻了好几天教材,还跟着人教版课本“回归了一把童年”,我最大的感触就是:千言万语,归根结底,两国课本的差异,反映的是语文教育目标的不同


美国语文教育目标,是让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,为今后升学、就业、面对全球竞争做好准备,明确了体现了一种“学以致用”的实用主义精神。


所以,在6年级Wonders里,我们看到教材特别强调训练学生对复杂文字的解读能力。无论是阅读理解,还是写作表达,或者是思考讨论,都是有方法可循、按部就班往前走的一种节奏。


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?因为人类绝大部分的知识,都是通过各种题材、各种难度的文字来表现的;阅读的根本目的,就是获取知识。这就是为什么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国外小学教育核心的原因。这里,阅读的目标可不限于文学欣赏,而是让一切知识学习成为可能。


相比之下,中国语文教育的目标有些含糊。


意识形态以外,我们更多的似乎是希望孩子们培养文学鉴赏能力,训练优美的文辞使用和情感表达。我们把学语文这件事“孤立”了;学语文,没有和阅读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,更没有和训练思考能力,学习各种社会科学、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。


和美国语文教育相比,一句话,我们的语文教育“不太实用”。


但是,因为两国语文教育的目标是不同的,所以很难说哪种教育更好;不过,对于我们大多数孩子来说,成为一个善于抒情和修辞的文学家并不是一个选项;而成为一个具有很强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人,应该更有现实意义。


这就回到了根本:学语文,我们到底该学什么?


基础教育阶段,孩子们要学12年中小学语文;花了这么多时间,我们是否在用正确的方法学习有用的知识和技能,这是我们大家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。


希望对这个问题有看法的各路专家、老师、学生、家长,都来参与讨论,让我们的孩子的语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!


来源:小花生网原创


今天副篇里有我们发起的最新写作计划活动:十二年语文课,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?欢迎你也来分享自己或孩子的“语文故事”!


相关阅读:



欢迎访问小花生网 www.xiaohuasheng.cn,

或下载“小花生”手机APP

和花粉们交流阅读和成长经验


感谢订阅 “小花生网”

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

周一:原版新书开团

周二: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

周三:英文阅读和学习资源

周四:老师或家长的思考和实践

周五:儿童电影/动画片/纪录片

周六:有趣的观点和画报

周日:有争议带来思考的文章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